整库订阅
文献资源
“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丛书·英文原版系列”,选取了在新闻学与传播学 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师经典名作。如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等及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罗伯特·帕克、哈罗德·英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等...
新闻与大众传播事业在现当代与日俱增的影响与地位,呼唤着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研究的相应发展和跟进。而知识的传承,学术的繁荣,思想的进步,首先需要的是丰富的思想材料的积累。“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译丛·大师系列”的创设,立意在接续前辈学人传译外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的事业...
本丛书整理再版了近代在中国用中文出版的经典新闻学著作,所涉及的图书既有专著、教材,也有译著,全面涵盖了新闻学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等领域,成书年份前后跨越40年。在这40年间,中国的新闻学科从无到有、从借鉴到创新,成就巨大。对这些著作的再次出版,为研究中国近代...
“媒介道说”译丛,集中展现了不同学科各位名家大师的媒介论述和思想。收入本套译丛的每本书,都是研究者对某一位学术名家媒介论说的梳理,属于“道说之道说”。这些“道说”及“道说”者拥有不同的学科和知识背景,其切入角度不同,问题指向不一,论述逻辑各异,基于不同的价值立...
《传播与中国译丛——新闻·新技术·公共生活》是欧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社会学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呈现。与十多年前引进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新闻生产社会学经典著作不同,这套丛书所选的著作与过往相比,翻译引进的时间差很小。这些学术专著所关注的议题,无论是对新闻学核心概念...
“指尖精粹·法国新闻与传播学辑要译丛”所选书目全部出自著名传播学大家、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传播研究分院(ISCC)院长多米尼克·吴尔敦主编的“赫尔墨斯精粹辑要”系列(LES ESSENTIELS D’HERMÈS)。本套丛书的出版旨在为学界同道提供来自...
“传播与中国译丛——媒介与历史系列”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合作的一套前沿学术丛书,它所收纳的书目不再以是否研究通常所认为的媒介——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之类为唯一标准,而是着重于是否体现出“媒介”的角度或者思维,能够以某种“恰当的方式...
经典文章
  • 作者:[美]纳尔逊·安特宁·克劳福德 著者;江作苏 王敏 译者
    来源:《新闻伦理学》
    当涉及政府、文明的丑闻甚或不快曝光在美国民众面前时,他们会立即将注意力聚焦于他们认为负有责任的个人或团队,并愤慨地说:“应该把这些人送进监视。”当民众意识到没有法律能将肇事者送进监狱时,他们便开始议论:“应该制定这样的法律。” 相比于记者,美国民众的法律信仰应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无可否认,这是美国社会的一个既成事实,也是每个公共机构或准公共机构必须要面对的事实。 随着公众对法律的依赖的加深,为了提升报刊规范而提议出台一些法律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存的法律中主要有关于诽谤罪、禁止色情描写的,还有关于禁止某些类型广告的。一般而言,法律规定对报纸和公众都是公平的。但是,禁止色情描写却是个例外,虽然已经扩展到了许多文学领域,但对杂志和书籍的影响更深,而非报纸。敏感法官对于报纸工作者藐视法庭的指控,于直接当事人而言并不公平,对报纸履行正当的职能也是不利的。
  • 作者:[美]纳尔逊·安特宁·克劳福德 著者;江作苏 王敏 译者
    来源:《新闻伦理学》
    从普通记者成长为专业记者的最好标志之一是,其专业精神逐渐提升,渴望加入记者组织。新闻教育、经济因素,以及新闻业并不理想的现实情况,都对此有所影响。然而,仍有很多新闻工作者并不把新闻看作是一种职业,而仅仅把它当成一份工作,并以此为跳板谋求其他出路,跳槽做广告代理人或股票销售员的都有。鉴于新闻业薪资太低,记者明明受到轻视却又不得不和商业、社会和政治生活保持直接接触的矛盾现状,新闻工作者跳槽的现象就见怪不怪了。 在记者组织方面,其他国家比美国做得较好。尤其是英国,几乎每位记者和助理编辑都加入了三大新闻记者组织之一。 其中,最古老的组织是记者协会,经1889年的《皇家宪章》批准建立。另一个较小的进步青年组织是全国新闻记者协会,虽仅限于地方性报纸,却体现了理想主义青年的愿望,在许多方面都取得显著进步,例如,提供长达13周的失业基金援助,建立辩护基金以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新闻纠纷,资助记者遗孤,提供低收入保险等。所有会员免费进行就业登记。
  • 作者:[美]纳尔逊·安特宁·克劳福德 著者;江作苏 王敏 译者
    来源:《新闻伦理学》
    那些坚持认为新闻界是从本质上且有意识腐败的人,不会从行业内部寻求改善新闻界的办法。如果他们认为法律途径也无法消除新闻界的弊端,那么他们会倾向于从其他行业寻求补救措施。这种传统并非意味着所有的建议都是不明智的,而应该客观谨慎地看待,因为鲜有机构完全不愿或不能自我改善。 除了用法律管理私人报纸,呼声最高的建议则是,受资助的报纸和政府、联邦、州或市所有的机关报也分别受法律约束。 反对受资助报纸和政府所有报纸的人中就包括职业记者,理由是这些报纸实在是太枯燥,以至于无法吸引公众。但凡阅读过政府出版物的人都会认同这点。除了专门人士,很少有人会对政府出版物感兴趣。美国政府在战争期间创办了一份名为《官方公告》(The Official Bulletin)的报纸,尽管它由专业的报纸工作者负责编务,但仍然是当时最枯燥乏味的出版物之一。严格来说,美国还没有受资助的报纸,因此,无法判定其是否具有吸引力。不过,有几家观点型杂志是受资助创办的,尽管对于一些知识分子读者而言它们既有趣又刺激,但是,如此少的发行量说明它们无法吸引普通公众。如果报纸受政府或私人的资助,员工则不会很重视能否吸引大量读者阅读。尽管这对消除轰动性煽情新闻有益处,但与此同时,也会降低出版物的传播价值。
研究热点
学术名人堂